甘肃省成人高考网,主要为甘肃省成考考生提供报考咨询、考前培训服务的网站,所有报考信息以甘肃省教育招生考试院为准。

成考热线:023—62864591

XML地图 网站地图
成考专题:

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真题

时间:2024-05-09作者:甘肃成考网

  1. 全国各类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复习考试大纲——专科起点升本科总要求政治学科考试反映对考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水的基本要求。考生在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的基础上,应当确立正确政治方向,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志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重任。考生应能:1.识记并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及其重要意义。2.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分析、论证、阐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重要问题。3.识别违背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错误思想观点,并进行适当的分析批判。4.使用学科术语,清晰明了、合乎逻辑地表达观点,阐述问题。复习考试内容第一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 【要求】了解哲学、世界观、方法论等基本概念,理解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区别,掌握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切实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哲学及其基本问题1.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2.哲学的基本问题3.哲学的主要派别(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基本特征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二、世界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要求】了解物质、、运动、时间、空间、意识等基本概念。理解物质与运动、物质运动与时间和空间、运动与静止、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掌握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辩证统一的原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一)物质及其存在形态1.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2.物质的存在形态3.实践是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区分和统一的基础
  3. (二)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1.物质决定意识2.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3.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统一(三)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的表现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三、事物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要求】了解联系、发展、矛盾、质变、量变、否定等基本概念。理解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的主要内容、唯物辩证法诸范畴及其辩证关系。能运用辩证的思维方法分析、解决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现实问题。(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1.事物的普遍联系2.事物的变化发展(二)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1.内容与形式2.本质与现象3.原因与结果4.必然与偶然5.可能与现实(三)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1.对立统一规律2.质量互变规律
  4. 3.否定之否定规律四、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要求】了解实践、认识、主体、客体、真理、价值等基本概念。理解实践在认识活动中的决定作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特征、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及其规律、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党的思想路线的关系。掌握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辩证统一的原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原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一)实践与认识1.实践的本质与基本结构2.认识的本质与过程3.实践与认识的辩证运动及其规律(二)真理与价值1.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2.真理的检验标准3.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1.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相结合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3.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五、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和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要求】
  5. 了解社会存在、生产方式、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形态、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国家、社会形态等基本概念。理解唯心史观的主要缺陷、唯物史观创立的伟大意义、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掌握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及其规律。能以唯物史观认识人类社会历史及其发展。(一)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1.历史观的基本问题2.唯心史观的主要缺陷3.唯物史观创立的伟大意义(二)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1.社会存在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2.社会意识及其结构3.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四)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1.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2.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五)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1.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2.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与多样性、前进性与曲折性
  6. 六、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要求】了解社会基本矛盾、阶级斗争、社会革命、改革、人民群众、历史人物等基本概念。理解社会基本矛盾、阶级斗争、社会革命、改革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掌握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及评价历史人物的正确方法。(一)社会基本矛盾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2.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3.社会主要矛盾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二)阶级斗争、社会革命和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2.社会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3.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三)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科技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2.正确把握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四)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2.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3.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4.辩证地理解和评价个人的历史作用
  7. 第二部分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一、毛泽东思想及其地位【要求】了解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和历史过程。理解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与指导意义。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主要内容及活的灵魂。(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1.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条件2.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过程(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1.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2.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3.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基本纲领和革命道路的基本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1.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8. 2.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基础(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2.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3.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三、社会主义改造理论【要求】了解从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理解中国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掌握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及其重大意义。(一)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1.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二)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1.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2.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三)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及其理论根据2.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9. 四、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要求】了解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极其重要理论成果,掌握这一时期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的方针和政策,理解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一)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1.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2.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3.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二)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1.初步探索的意义2.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五、邓小平理论【要求】了解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条件和形成过程,理解邓小平理论的基表问题和主要内容,掌握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1.小平理论的形成条件2.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问题和主要内容1.邓小平理论回答的基本问题
  10. 2.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三)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六、“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过程,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历史条件和实践基础,掌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观点、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条件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过程(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观点和主要内容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观点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七、科学发展观【要求】了解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条件和形成过程,掌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1.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条件2.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过程(二)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主要内容
  11. 1.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2.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三)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八、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历史地位【要求】了解党的十八大以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内涵和意义。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及其依据,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丰富内涵及其历史地位。(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1.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2.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3.新时代的内涵和意义(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和丰富内涵2.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九、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要求】了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的基本内涵,理解中国梦的科学内涵及其实现
  12. 途径,掌握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战略的具体安排。(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1.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2.中国梦的科学内涵3.奋力实现中国梦(二)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1.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2.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的具体安排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要求】理解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丰富内涵,掌握新发展理念的内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要内容。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及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的内涵,掌握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深刻意义。理解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掌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举措。了解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基本内涵,掌握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意义。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内涵,掌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掌握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2.贯彻新发展理念
  13. 3.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4.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要任务(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1.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2.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3.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4.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1.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2.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四)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1.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2.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3.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五)建设美丽中国1.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2.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3.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4.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十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
  14. 了解“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容及其内在关系,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和主要内容,掌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涵和目标要求、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涵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二)全面深化改革1.全面深化改革的必要性2.全面深化改革应当坚持的原则3.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和主要内容4.正确处理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重大关系(三)全面依法治国1.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的原则2.深化依法治国实践的重点任务四)全面从严治党1.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2.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意义和基本内容(五)“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在关系十二、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要求】了解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成果的构成,理解习近平强军
  15. 思想的丰富内涵、完整体系及其重大意义,掌握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的基本内容及制度保证、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把党指挥枪的原则落到实处以及强军必须实现军民融合。(一)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1.习近平强军思想的形成、主要内容和伟大意义2.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3.建设世界—流军队(二)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1.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2.加快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十三、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求】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掌握习近平外交思想的主要内容以及我国外交政策的实施,理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及实践,掌握"一带一路"建设的原因及举措。(一)坚持和平发展道路1.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2.习近平外交思想的主要内容3.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4.推动建立新型国际关系(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1.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内涵
  16. 2.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3.共商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十四、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要求】了解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理解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历史和现实依据,掌握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的必要性、原则和举措。(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3.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二)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1.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2.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3.全面增强党的执政本领第三部分 时事政治了解年度间(上一年71日至考试当年630 日)国际国内重大时事。了解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17. 1.试卷总分:150分。2.考试时间:150分钟。3.考试方式:闭卷,笔试试卷内容比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3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约62%;时事7%试卷题型结构选择题1-35小题,每小题2分,70简答题36-39小题,每小题10分,40论述题40-41小题,每小题20分,40试题难易比例容易题30%;中等难度题50%;较难题20%


小编提示:关注【甘肃成人高考】微信公众号,即可获取2023年甘肃成人高考报名入口准考证成绩查询时间以及历年真题等相关信息!  

关注微信号
(关注“甘肃成人高考”公众号)

【免责声明】

  •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952056566@qq.com

甘肃成考-报考服务

2024年甘肃成人高考还有

00

考试时间:10月19-20日
进入成考报名系统 进入成绩查询系统

甘肃成考-专业老师

扫码添加专业老师,咨询解答问题

甘肃成考-考试指南

甘肃成考-报考资讯